3)第十三章 余波-衙内现代是什么官_极品衙内贾宝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上智断蜂蜜案的事件便传得沸沸扬扬,时常听到有人唾沫横飞的谈论:“满朝文武都束手无策啊,你猜怎么着?偏偏贾府那个十四五岁的小公子想了个办法,把掉进蜂蜜里的老鼠屎切开,满堂皆惊啊,他”

  在昨夜之前,满朝的侯门世家都是把贾宝玉当成反面教材来教育子女的,可一夜之间,这些人倒像串通好了似的,一个个都闭了嘴,只当以前的话没说过,孩子们再问起他们时,他们却摇头晃脑的装糊涂。

  街头巷议更是喜欢夸大,才一夜间,甚至都传出许多个神奇的版本了,总之比志怪故事都要玄乎,贾府二爷便在普通百姓眼中渐渐成了高深莫测的人物。

  而贾宝玉的对头们,尤其是在范家,范世杰可在他老子面前不止抱怨了一回了,范源摇了摇头,少有的动了一回真气。

  在范源眼里,这本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绿豆的小事,可以说他做此事的心态就犹如在往地上丢东西一样,只是这么随手一为而已,也只不过是丢了一颗自己可要可不要的棋子而已,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也被人给搅合了,这叫心高气傲的范相怎能不怒?

  相府里的书房,范源正在同自己的一个心腹秘议:“那黄门官的家眷已经没用了,你去解决了吧。”

  那心腹似乎如一个木头一般,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点了点头,便出去了。范源一个人在书房呆坐了半天,握拳轻轻锤了一下书案,便也摇着头出去了。

  原来那个黄门官的家眷却是都控制在范源手里的,本来范源答应了那黄门官,只要他没有把自己暴露出来,便可保得他家眷的安全,可谁知人才死了,范源为绝后患,立马就过河拆桥,把那黄门官的家眷也都顺带给解决了。范源京营朝堂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宫内宫外,他手里的棋子数不胜数,也不在乎这么几个,或许用许多颗棋子的性命,只为他去做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他范源也是在所不惜的。他的冷酷无情,堪称是大华朝第一人。

  在皇宫里,康正帝坐在御书房中,似乎看身边的人谁都不顺眼,除了一些绝对亲信之外,他命戴权将身边的人都换了一个遍。

  自己身边的人嘴里竟然藏着毒,这让康正帝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如果不是自己每回吃东西之前,必先用银针试毒,必先令试食太监先用,那后果,康正帝想想都觉得害怕。然而此事,康正帝第一个怀疑的却不是他麾下的臣子们,而是最有希望得利的亲王皇子。

  “难道是义忠王不死心?”康正帝本念在骨肉之情,义忠亲王又年迈,并没有杀他,而只是将他软禁在宫中,可经此事,康正帝心里却再没了念情的意思。

  蜂蜜事件的第二日,宫中便传来消息,义忠亲王抱病而亡,圣上谕令以亲王礼厚葬,其子孙为其守陵,不得圣旨不得擅离。

  此事自然引起满朝文武的猜疑,但在康正帝的弹压下,却没人敢再提起。范源深知康正帝的心思,心里轻蔑的笑着,不但不以为意,还在为自己举手投足间办的一件小事便能引起满朝轰动而自得不已,这倒也的确说明了范源的影响力之巨,一举一动不是关乎千万百姓的性命,就是关乎整个朝堂的安宁。范源在大华朝的地位,在朝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都是举足轻重的。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在得意的时候,却是最容易大意的,谁又能预知得失呢?

  秋季天高气爽,落叶飘零,最是吟诗作赋好时节。康正帝亦好风雅,京城的王公贵族们为迎合圣上,每年秋日,落英缤纷,意境极佳之时,三五世交家族便会聚在一起,谈诗论赋。可后来这种本是在世交之家间的诗会,渐渐规模发展壮大,到得最后,却成了整个大华朝京都贵族们一同参加的盛会,甚至发展到最后,康正帝有时都会去瞧瞧。

  如此盛会,又有圣上到场,自然就引起了争强好胜之心,各个家族为在圣上面前露脸,有时甚至是连故交都不惜得罪,也要争出个胜负的。但无论胜负,各家族的长辈们出马争得面红耳赤自然有失体统,所以发展到最后,各家族都是派出后辈中出类拔萃者出面的。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