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分工明确_1950年跨过鸭绿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郑云宏笑眯眯伸手和苏守财握了握,知道自己没找错人,这才往小小的米铺里打量一番,“这间米铺只有苏掌柜一个人经营?”

  “本来还有两个伙计,不过其中一个这两日生病请假,另一个去外面送货还没有回来,所以现在店里只得我一个人。”苏守财笑呵呵回答一句,犹豫一下开口问道,“不知道这位老板怎么称呼?”

  郑云宏叹了口气,面带惭色对苏守财拱了拱手:“我叫郑云宏,不知道张妈有没有和你提过,丽茹是我的亲妹妹,我实在对不起她……”

  ——————————

  比起大哥郑云宏,老二郑云图虽然在生意头脑上差了不止一筹,但郑记织造厂在香港从创业之初到现在,从来没有遭到警察和本地社团骚扰,说起来还是以郑云图居功至伟。

  郑云图从小就在黄浦滩街头厮混,当年在黄浦滩也认识不少青皮流氓,这些和他有交情的流氓里不少人追随杜月笙赴港,有这些同乡流氓撑腰,郑记织造厂自然能够在香港平安发展。

  别看香港字头派系名目甚多,好勇斗狠,但真论起来,从黄埔赴港的恒社门生同样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此时,港岛湾仔坚尼地道,杜公馆外门庭冷清。

  门庭冷清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杜月笙苟延残喘、落日余晖,被各界人士忽略。

  事实上自1949年5月1日,杜月笙悄悄告别了留在黄浦年过八十的顶爷黄金荣,带上一家老小搭乘一艘荷兰渣华公司的万吨级客轮“玉树云”,离沪赴港后,他就很少见客。

  赴港后没过多久,杜月笙又请来有江上老人之称的命相术士袁树珊替自己看相,袁树珊称其宜闭门静养,正中杜月笙下怀,命人在杜公馆门口贴下纸条谢绝访客,从那以后就更少再有人上门打扰。

  这些年来,除了东南亚首富胡文虎以及张公权、李裁法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好友门生前来探望,其他人断然见不到这位昔日的黄浦滩主。

  郑云图虽然认识不少青帮弟子,但终究都是些不入流的流氓,所以以他的身份,别说见杜月笙,就是连杜公馆的大门也进不去,就算他哥哥郑云宏亲自来递上拜帖,恐怕也迈不进眼前这所深宅大院半步。

  在杜公馆左近晃了一圈,郑云图溜达着走进街边一间大烟档,一进门就用黄浦话吩咐伙计备烟。

  因为临近杜公馆,所以在湾仔坚尼地道附近做生意的,几乎都是黄浦人。

  “小虎子,杜先生最近好伐?”郑云图躺在地铺上,接过烟档伙计递上来的烟具后,开口问了一句。

  年轻的烟档伙计听到同乡口音,脸上露出笑容:“杜先生好得很,正月初一杜公馆派赏钱,杜先生和几位姨奶奶就站在门口,精神头可好啦!”

  “那就好,那就好,春节没来拜见杜先生,实在惭愧得很。”郑云图闻言点一点头,吐出烟圈,“小虎子,侬晓不晓得杜公馆门口有个叫李阿四的车老大?我刚才路过怎么没见到他?”

  烟档伙计思索一下,应声道:“晓得,四爷嘛!他最近盯摊的时间少,前不久他的车行伙计和香港本地的瘪三动刀动武,这几天那些瘪三忙着给他道歉陪酒,现在四爷说不定就在哪个酒桌上呢。”

  郑云图嗯了一声,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十块钱港币,递向烟档伙计:“我姓郑,郑云图。小虎子你这几天要是见到阿四,让他来太子道找我一趟,我有事请他帮忙。”

  听郑云图直呼坚尼地道的洋车行老大李阿四本名,年轻的烟档伙计不敢怠慢,双手接过钱来点头哈腰:“郑老板,多谢侬的赏,侬放一百只心,我一见到四爷就通知他。”

  郑云图点点头,挥一挥手,示意伙计退到一边,在地铺上翻了个身,搂着烟枪微微眯上双眼。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