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迁_我乃郑氏四代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你的同僚们去干该干的事情。”

  赵慧进一揖到底,“老将军高义。”

  寻到马宝踪迹的消息迅速通过北镇抚司的情报传递线路传回了东宁,一同附上的还有马宝的佩刀和他那番等着延平王打到贵州的话语。

  北镇抚司在报告中写道:马老将军的态度坚决,执行任务的暗桩考虑其年纪已大,并未用强,请求东宁方面的下一步指示。

  郑克臧写了封亲笔信让北镇抚司的人交给马宝,同时批复道:不许用强,就近保护。

  ……

  广东巡抚李士祯最近压力很大,原因无他,只因康熙皇帝最终还是下达了再次迁界的命令。

  明郑军队劫掠惠安县的事情一路急报至北京,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被搁置的迁界议案再次被索额图提起,朝野双方分为两派就此事争吵不休。

  支持迁界的索党坚决要求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加强迁界令,将沿海的居民再内迁二十里,索额图在朝会上奏报康熙道:

  “为防再有郑逆劫掠惠安事,必须再次严行迁界,若距离沿海达五十里,贼人再难一日突袭,防备之下徐徐图之,定可让其有来无回。”

  他的这个提议引起了群臣的反对,不只是一直与其针锋相对的明党,许多中立的官员也表示了反对。

  明珠驳斥索额图道:

  “当初迁界多少港口城池废置,多少盐场耕地荒芜,十几年前刚刚复界,若再迁界二十里,沿海之省的赋税民生可还能兼顾,日前刚命赣兵入闽地防守,所需钱粮甚多,再行迁界恐生变乱。”

  “赣兵可入闽,赣粮就入不得闽吗?莫要耸人听闻。”,索党官员当即站出来进行驳斥。

  在双方的互相争辩中,关于迁界的事情始终悬而未决。

  但最后康熙皇帝仍是决心要再次迁界。

  造成他下定决心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在福建的李霨向他上报了一起走私案件。

  走私的是界墙附近的清军将领,据李霨报告,此人收受郑逆贿赂,又被走私巨额利润所蒙蔽,亲自帮助郑逆走私内陆物资。

  第二件事是广州将军王永誉所报告的,广东界墙内原本的海商宗族受郑逆北镇抚司暗桩的蛊惑,聚众数百人趁夜袭杀了界墙官军,在郑逆的接应下逃至琼州。

  两件事虽都不算大事,却让康熙皇帝看出了其中隐藏的危机。

  在澎湖海战战败的影响下,军心和民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个苗头必须立刻掐灭,再次迁界隔绝郑逆的影响势在必行。

  至于为此会给民众造成多大的伤害,对康熙来说实在微不足道。

  在康熙皇帝的坚决态度下,再次迁界得以在朝堂上通过。但康熙特意将浙江从其中择了出来,只在广东和福建两地实行。

  虽然澎湖海战战败了,但康熙皇帝下江南巡视的决定并未更改,当然下江南的巡视并非是为了游山玩水,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江南自古是粮税重地,但清朝入关后,在江南实在是杀的太狠了,导致江南地区士绅民心长期与朝廷对抗。

  康熙本意借着澎湖海战大胜,巡视江南来一场政治作秀,安抚民心,彻底了断本朝入关的旧事,眼下大胜是没有了,但该有的作秀还是得作。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