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四章 南巡之初_我乃郑氏四代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邻为壑,只顾本省死活。”

  对康熙的教诲,张鹏连连称是。

  等皇帝休息的差不多后,众人继续向上攀登,过南天门抵达山巅玉皇顶。

  一路上康熙的兴致颇高,亲扪秦时无字碑,随后御驾到达孔子小天下处,康熙皇帝凭栏远眺,山下美景一览无余,众山皆小。

  他笑对左右感慨道:“此景真可收罗宇宙,畅豁襟怀。”

  明珠见机连忙打千跪伏在地大声道:“圣上威加海内寰宇,德照万民士庶,奴才斗胆请圣上留下墨宝,镌刻石崖供后人瞻仰。”

  其余众臣也反应过来,连忙跪地请求康熙题字。

  皇帝欣然允诺,面对着壮丽的山河景色,他略一沉吟,大笔一挥写下了“普照乾坤”四个大字。

  群臣纷纷上前恭维,气氛热烈。

  当晚銮驾留宿在泰山之巅,搭建起连绵的营帐。

  秋日夜间,泰山顶上微微有些凉意,但这不影响康熙皇帝的好兴致,他披着披风召集群臣在山巅举办宴会。

  以天为顶,趁着月色清朗,群臣一边赏着月色美景,一边赋诗遣兴,一夜热烈欢腾。

  等到第二天早上,康熙带领群臣一起登日观峰,看扶桑日出。

  山峰云雾缭绕间,一轮朝日从天边升起,瞬间霞光万千,惹人赞叹流连。

  等銮驾下山后,在山脚山岳庙举行了盛大的祭祀。

  岳为五方之长,康熙皇帝躬亲祀之,为天下苍生祈福。

  銮驾离开泰山后很快就离开了山东境内,几日后抵达治河重镇徐州府宿迁县,在此暂作盘桓。

  十月十九日,康熙銮驾自宿迁启程,当日晚间抵达桃源县,驻扎在此。

  第二日康熙带领着群臣视察了黄河北岸的各项险要工程。

  视察河防后,康熙皇帝与河道总督靳辅就治河之事产生了分歧。

  康熙皇帝虽然认同靳辅对河患总体治理的思路,但对具体做法却持不同意见。

  他对黄河水情并不了解,对如何治理更有利于黄河早日安澜也并不清楚。

  他关心的是通过治河来安定民生,争取减少动乱。

  而靳辅治河时,更重效率和效果,为使堤岸免于冲决,他沿河修筑了很多减水坝。

  康熙认为这些减水坝疏泻河水,降低水位,减少河水对堤岸的冲击,确实可以暂济目前之急。

  然而一且河水泛滋,减水坝就有可能成为堤岸新的决口。

  况且泻水过多,下游民田被淹,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引起下游地区的动乱,这和康熙皇帝安定民生的政治要求不相符合。

  有鉴于此,为彻底解决下河水患,康熙提出开挖海口、疏泻下河地区积水的策略。

  随侍的诸位大臣对水利之事不甚明了,并未轻易发表看法。

  反而是来接待的安徽按察使于成龙(与刚死的两江总督同名不同人)鼎力支持康熙的策略。

  他结合此地的实际情况,力主疏浚海口,堵塞减水坝。

  靳辅则与这二人执相反意见,他认为下河地势本来就低于海平五尺,若再深挖海口,必将引起海水倒灌。

  他主张在洪泽湖旁的高家堰再筑重堤,使黄河水不能倒灌入运河,即可减少淮、扬等下河地区积水的压力,解决那里土地被淹没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