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八章 黄宗羲(下)_我乃郑氏四代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意,心中暗暗感慨老师的名气之大。

  即便是郑氏的武夫将军听闻老师前来都亲自来迎,执礼甚恭。

  黄宗羲虽然面上不显露分毫,心中也是略感振奋,见李高山满脸笑容亲自出府相迎,对此行的劝说又多了几分把握。

  黄宗羲对郑氏一脉一直抱有善意,作为史学家,他亲自编撰了《郑成功传》、《赐姓始末》等史料,是后世研究国姓爷的重要文献依据,从这些史书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姓爷是钦佩的。

  当初国姓爷退守台湾时,大部分人对其不看好,士林唱衰郑氏退守台湾,称其最终也不过就沦为田横之流。

  可黄宗羲不这么认为,他反驳这些看轻郑氏的言论,多次在公开场合为郑氏鼓吹称:

  “自缅甸蒙尘以后,中原之统绝矣,而郑氏以一旅存故国之衣冠于海岛,称其正朔。郑氏不可谓徒然矣。”

  一直到三藩之乱时,年已耳顺的黄宗羲并未参与其中。

  他表面上对吴三桂等人的反叛冷眼旁观,实则心中十分牵挂战事,迫切希望能看到夷狄朝廷被推翻,恢复汉家江山的那一天。

  但他并未将希望寄托于三藩之流,在他的文章中将当时已占据数省之地的吴三桂隐喻为“龙蛇”,将各地蜂拥的起义军称为“蜂趸”。

  他认为无论是三藩之流还是西北反正的王辅臣之流都是灭亡明朝的帮凶,自然不愿意将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

  直到郑经遵奉永历年号反攻大陆后,他心中为之一振,但很快郑经背刺三藩的操作让他失望不已,及至郑经败退东宁,他最终彻底熄灭了抗清心思,开始潜心修书治学。

  不得不说郑经的操作真的很泄气,不光是黄宗羲,还有朱舜水等人,都是在郑经反攻失败后,心灰意冷彻底放弃了抗清,一个个开始隐姓埋名著书育人。

  黄宗羲进到知府衙门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请求李高山立即停止劫掠,还嘉兴百姓以安宁。

  李高山连拍胸脯保证照做,黄宗羲心中对李高山的观感更好了些,觉得李高山虽然身为武夫为人粗鲁,但愿意听劝,实在难得。

  当然这都是李高山装出来的,他向黄宗羲保证停止劫掠后,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叹气道:

  “不瞒黄老先生,本官也不愿意劫掠百姓,只是何帅有言,务必严惩通清大族,不光是嘉兴,在松江、昆山等各地都施行此策,唉!”

  他躬身一揖到底道:“我知老先生高义,不知先生可否愿往杭州前线劝说何帅收回成命?”

  黄宗羲闻言笑而不语,万斯同则皱眉劝道:“先生,我等来此已是冒险,眼下銮驾就在杭州,若先生您出现在杭州郑氏军中,只怕日后说不清楚啊。”

  万斯大和仇兆鳌也连连点头劝道:“先生三思!”

  黄宗羲脸色柔和,看着自己三个得意门生道:“你三人春秋鼎盛便不必去了,我这个年纪,一把老骨头,若是清廷愿意收去就收去吧。”

  他眼神扫过三个学生,语气清朗道:“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尔等立身需谨记!”

  三人闻言皆躬身行礼,“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