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亿万人口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策。

  而尚书省就是赵桓执行天子意志的工具,类似于后世的通政使司。既接收奏折,又颁布诏令。有他们的存在,赵桓可以保证天下奏折都是皇帝先接收到。再不会出现大宋经典的一幕,地方官员上奏紧急军务,结果宰相匿下奏折,举朝无所知的情况。

  政事堂沦为了赵桓的顾问工具。赵桓如果勤奋,可以直接批阅奏折,完全无需政事堂插手。如果想偷懒,则命有司将奏折交付给政事堂,到时直接对宰相意见盖章通过就行。

  如果更懒,章都不想盖,就设置一个官职,掌印女官,专门盖章。

  同样,这也就意味着宰相如果想负责一国朝政,必须要得到皇帝坚定的支持。就像王安石,他的一切政策,皇帝都认可,可以顺利转化为朝政。

  如果宰相得不到天子的认可,他手中的议政权,还不如一张废纸。

  大宋再无需担忧臣权威胁君权,要设置大量冗余官员来分散官员权力了。

  仅这一次改革,在中央朝廷将会减少数千名冗官。朕即国家,得以极大加强。

  朝廷行政架构将变得清清爽爽,再没有太多冗余环节。从决策倒传递到执行,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千辛万苦将朝廷整顿成如此高效模样,赵桓也没有把他们当花架子摆在那儿,立即对李纲吩咐道:“卿既然为国家宰执,就要当起责任来。当务之急,就是先理清朝廷究竟掌控多少户籍人口。卿作为一国宰相,总抚政务,总不能连国家的总体情形都不清楚。”

  李纲立即应命,回道:“官家金玉良言,国家经历了金人入寇,经历了东南之乱,世失其序,当务之急的确是恢复朝廷对国家的整体掌控。臣打算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统计户籍人口,一方面统计农田数量。”

  赵桓赞许的点了点头,有位能臣为自己处理政务,的确是一件非常省心的事情。这也无怪所有皇帝都倾向于重用一位得力大臣。

  大宋虽然商业经济发达,但现阶段仍处于封建小农经济层面,是万千人的共识,任何人也提不出异议。

  而封建小农经济时代,国家实力最重要的体现也就两点,其一是人口,其一是土地。

  大宋虽大,但只要把握了这两点,也就基本强力掌控了大宋的形势。

  说到这里,赵桓露出笑容,对李纲宽慰道:“虽然金人入寇导致河北、京畿一带烽火连绵,但战事只持续了三个月有余,百余天左右。人口死伤数量不会伤及根本,田藉更不会有任何影响。”

  “而朝廷将第一名将岳飞及最善战的神武右军派往南方,就是极力减少叛乱带来的损失。到平乱结束,人口不会骤减太多。卿务必要严格统计户籍,尽早恢复国家实力。”

  话毕赵桓特意强调道:“这次人口统计,不仅仅要统计男丁,妇女、儿童、老弱都要列入户籍。”

  “臣领命。”李纲郑重回道。

  大宋统计人口与前朝后代都有所不同,大宋基本只统计户数和壮丁。比如宣和六年,赵桓便宜老子宋徽宗下台的那一年,全国户籍两千零八十八万余户。

  这是两千万户!

  要知道东汉鼎盛时期,人口也才六千万人。古代可不是一家三口。一家生好几个儿子那是太正常了。赵桓老爹特别能生,生了八十多个。连韩泼五这种赤贫之家,都生了五个孩子。

  所以大宋在籍的壮丁人口数字是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人。

  与之相对的年轻女子人口大概也在三千万至四千万左右。再加上老一辈老人,垂髫稚子,大宋人口轻松破亿。

  即便按小农经济最典型的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大宋的人口也是一亿零四百四十万人。考虑到,大宋经济发达,而且有大量士大夫阶层,平均每户人口肯定不是上千年前这个秦朝时期的最低数字。

  如果按每户六口人算,那大宋人口就超过了一亿两千万。

  只三个月的战乱,人口无论如何都不会骤减两千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这么惨烈。不动用人类终极武器,人类不可能三个月残杀两千万人。

  赵桓颇为乐观,或许自己穿越的第一年年末,就能统计清楚大宋人口了,极有可能自己是一位坐拥过亿人口的帝王。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