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七十六章 孙太后有请_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朝历代都是这么一个共性。

  农民的税,好收,地主富商的钱,难办。

  自古皇权不下县,广大的农村地区,是靠所谓的耆老乡绅治理。

  什么是乡绅?那就是地主啊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与士大夫共天下,靠着地主统治着农村。

  但又有哪个士大夫,不是地主?哪個富商的背后,没有权贵的影子?

  而且明眼人都瞧得出,这几年朝廷虽多次用兵,但总体来看,俨然还有数十年上百年的安生日子。

  乱世买黄金,盛世置土地,这眼看着人是一日比一日多,人多地少已然是定局。

  于是,无数破产的农民成为佃户,依附地主过活,接受着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盘剥。

  而朝廷因为农民的破产,税收对象的减少也随之使得税收一日不如一日,财政吃紧,入不敷出。

  对于大明这种八成都是农业税的畸形财政体系,财政崩溃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百姓忍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有人振臂高呼,反了这狗朝廷。

  于是乎,也就出现了李自成之流。

  接着,连年的内战之后,死伤无数,朝廷也到了末路,最终掀翻了龙椅上的人。

  新朝建立,一个新的历史轮回开始了。

  这里面,百姓,朝廷都是要不死脱层皮的,只有士大夫们,独坐钓鱼台,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地方,无论是谁做了天下,终究还是要靠他们治理地方。

  在朝的,不过是换个东家而已,改换门庭,不失荣华富贵。

  朱祁镇久久不言,负手在后,沉默望着远处。

  一旁的邝埜,张辅也不敢发出什么动静,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没人知道陛下在想什么,知知道陛下在思考。

  在想想陛下刚刚问的话,这思考的事情,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

  “朕记得去年户部报上的数字,去年一年,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等地,共计四百多万石的秋米折银征收,林林总总的税银大抵是三百万两,其余的实物,户部估计过,折银下来至多不过一千万两。

  也就是说,朕的江山,亿万百姓,全都指着这一千三百万过日子,这日子,如何不难啊。”

  朱祁镇顿了顿,“除了这些,朕还发现了件稀奇的事情,咱们正统年间的税收,与洪武年间居然相差无几,都是3000万石出头,比永乐年间,居然还少了一些。

  邝师傅,给朕讲讲是为何吧。”

  邝埜额头冒汗,心里暗暗叫苦。

  老夫是兵部尚书,又不是户部尚书,怎么今个全问老夫都是这些问题。

  邝埜好歹也是正牌进士出身,转任多职,对待这些问题,还是游刃有余的。

  太祖定下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实行的是定税制。

  就是在在洪武年间,就把天下税赋应该交多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