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赵家人的态度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雁林感谢了一番宋念的关心,把考虑了几日的决定对宋念吐露了出来:

  “我娘年岁也大了,总说要回黎阳县住段日子,我们兄弟俩前几年忙着科考,又要打理府城的家业,便一直没回来。如今娘身体愈发不好,榕哥儿因着白家的事儿,也有些郁郁,我就想着,”

  宋念心下一动。大概猜出了赵雁林想说什么,对这门亲事,又多了些满意。

  果不其然,赵雁林继续说:

  “待办完亲事,我们回就随娘在县里住上几年,也好与宋兄探讨学问。”

  宋念想着自家老娘这下子该高兴了,哪怕是他这个当哥哥的,也更愿意亲妹子在眼皮子底下过日子,便很痛快地同意了赵雁林提出的继续议亲的请求。

  宋老太太每日乐呵呵地畅想着外孙,都没询问为何两家的礼走了一半,就被停了。

  她还以为是赵家从府城而来,很多东西没备好呢,却没想到是宋念提出了暂缓,要看看赵家的态度。

  如今,赵家态度令宋念满意,赵雁林又主动提及亲事问题,宋念便也就松了口,给了对方准话。

  待晚上一家人吃饭,宋念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家里人,宋老太太并不知白家之事,只以为是赵家体谅宋茹,对这门亲事更满意了,一满意,她就想多给女儿备些嫁妆。

  宋茹归家后,嫁妆是被送回来了一部分,只是家俱多数都没拿回来,衣料也用了一些。出嫁前给宋茹准备了二十亩地,对当时的宋家来说,已经有些吃力了。

  这个嫁妆嫁冯家是满够了的,嫁赵家却有些少了,都得补上。

  按道理来讲,家中已出了份嫁妆,又留宋茹在娘家寄居几年,再给她添置家俱布料,甚至田地铺子,是不应该的。

  只是赵家到底条件更好些,宋老太太不想女儿嫁过去没体面。

  女人嫁过去的底气,一是来自父兄,二是来自嫁妆。

  如今,宋念虽是举人,但在赵家两兄弟面前,却也不占什么优势;至于嫁妆,十里红妆是做不到了,却也不能太寒酸。

  更何况,赵家大嫂据说是赵雁泽老师的女儿,嫁妆多寡也无所谓,总是有底气的;赵雁林的原配娘家则开了酒楼,嫁妆一定不会少。

  宋茹嫁进去得打点下人、孝敬婆婆、还要拉拢继子继女,这些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宋老太太有些心虚地想,自然是得哥嫂出了。

  沈氏也在同丈夫说着嫁妆的事儿:

  “小姑嫁冯家的时候,相公还未中举,当年咱家手头紧张,也没给小姑准备多少嫁妆。如今家里宽裕了,便多给她置办些,风风光光地出门子。这话儿,小姑自是不便提,母亲怕也担心我们不悦,相公何不主动些,也省得母亲心焦。”

  宋念握住妻子的手,感动于妻子的体贴大度,他也有意给妹妹再置办些嫁妆,只是想到妻子这些年整日荆钗布衣,辛苦操持家业,嫁妆铺子的出息都得拿来填补家用,他就张不开口了。

  ------题外话------

  有几个读者,经常投推荐票,真的特别感谢,起点有这么多好看的书,你们还能把推荐票投给我,也给了我很多信心。

  第一次写文,其实我也有过不想更新的时候,打开作家助手,一个字一个字往出蹦,连我自己都快看不下去了,觉得没办法以这样的文字和情节去面对读者。但是如果一直退缩,反而越来越没办法写文,我只能一边写,一边查资料,去充实自己的构思,希望能越写越好,希望能让读者们觉得,没白在这本书上花费时间。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