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4章 皇室海上贸易_皇明圣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皇宫的路上,马车里朱雄英一直在沉思,要为大明远洋舰队筹措足够的经费,绝非一日之功,但这件事情既然是他力主的,那肯定不能当没发生,因为如果他都不下功夫,其他人更不可能上心.不要高估大明官僚系统的混成等死程度,就算是有考成法,也治不了本。

  所以光靠户部筹措,那几乎是永远不可能完成建造远洋舰队这个项目,五年能下水二十艘风帆战列舰,那都算是户部格外照顾了。

  马车里,朱标这时候兴起了几分考校的意味,问三个儿子道:“关于筹措经费之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可以继续向民间发行债券。”朱允炆看来也在琢磨,“大明百姓沐浴天恩久矣,如今正是报效朝廷的机会,他们愿意购买债券支持朝廷的造舰,完全可以设定合理的利率和期限多发行一些,既能满足朝廷的需求,也能让百姓手里的钱不闲着。”

  朱雄英在旁边听着没说话,他严重怀疑,要是把朱允炆送过虫洞去现代世界,他完全可以去当“砖家”.不是不可以发行债券,但是这东西不是无限制发行的,债券说白了就是以朝廷的信誉为保证,来借取百姓的财富,根本上其实是提前使用朝廷未来的财政收入,这跟个人去银行办房贷其实是预支未来二十年或二十五年的收入是一个道理。

  而且这东西还有個信誉问题,信誉除了朝廷的偿付能力,还涉及到百姓的信心,信心是个很玄乎的东西,当你只发行很少的限量债券时,债券会炒出远高于其本身的价格,但当你一茬又一茬的发行时,债券甚至会卖不出去,已经卖出去的债券,也会在黑市中贬值。

  不仅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更多的,还是民众对于朝廷财政收入预期的判断,当朝廷大力发行债券的时候,百姓就会认为朝廷很缺钱,而且越来越缺,也就会对朝廷未来的偿付能力产生怀疑,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继而动摇信心,这种信心的缺乏,将会如同雪崩一般快速传播,到时候一张债券都卖不出去。

  所以,发行债券要节制,要惜售,也要考虑未来朝廷的偿付能力,毕竟这些债券兑换的时候是要付铜钱的,而不是拿纸印出来的宝钞。

  不过朱雄英却并没有说出来,朱标不是傻子,监国这么多年,这种问题朱标肯定能想明白,心明镜似的.而自己若是与朱允炆这刚十岁出头的少年争论,倒是显得自己打压他了似的,完全没必要。

  朱标微微颔首:“债券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也得谨慎行事,以免给朝廷带来过多的债务成了赤字包袱。”

  这个时代,朝廷其实是很惧怕财政赤字的,哦对了,“赤字”不是现代词汇,从北周苏绰改革开始,财政方面记账就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