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0章 更换计相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桓回到苏州的时候正逢六月中旬,为期三天的百花汇已经开始到了第二天。

  不过奇怪的是,赵桓并没有见到那位风华绝代的诗怡姑娘。

  这让赵桓有些意兴阑珊,直接就开始处理起政务。

  苏州的首富,甚至可能是整个大宋的首富韩穗直接被赵桓召唤进了行宫。

  一同被召见的还有左相张浚以及计相杨时。

  杨时的家乡就在苏州旁边的常州,他这也算衣锦还乡了。

  不过这位计相年纪已经有些大了,将近八十岁的高龄,已经数次向赵桓乞骸骨,想要告老还乡。

  朝廷高层如今是年富力强的一代掌权,他是深感已经跟不上年轻人们的节奏了。

  朝廷最位高权重的三个机构,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其中政事堂的两位宰相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尤其全权负责政务的右相张浚,是大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

  枢密院里张叔夜还在坐镇,可是整个大宋都知道,张叔夜是负责枢密院行政、后勤、制度事宜的,真正负责军事部署,练兵打仗的是副相岳飞,这也是一位刚刚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比当今天子还要年轻。

  只有三司使的计相是位老人,跟这个整体氛围是格格不入。

  所以趁人还没到齐,杨时就再次跟赵桓提起了请辞之事。

  他言辞恳切:“官家,臣已过耄耋之年,眼见着就要接近朝枚之年了。平日里办公便经常深感精力不济,再占着三司之职,恐严老昏花,耽误朝廷大计。”

  赵桓看着杨时,他号为龟山先生,这人如其号,其寿比南山不老松,虽然如今已经接近八十岁高龄,但行走起来健硕有力,并没有一丝昏花老朽之态。

  七十多岁的年纪,在后世还在跳广场舞,去超市抢鸡蛋呢。

  赵桓便说道:“计相这鹤发童颜,威风凛然,堪比古之廉颇、黄忠,这两位七十多尚能上阵杀敌,计相何必早早隐退?”

  杨时笑着说道:“国家如今盛世昌盛,人材多如过江之鲫。请官家也成全臣之不情之请,容臣葬于故乡。这次反京,臣就留在常州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了,就不再与官家一同反京。”

  赵桓说道:“距离反京尚有一段时日,计相这段时间再考虑考虑。”

  杨时笑着说道:“今臣愚驽,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于乡野之中,致位宰相。臣恐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乡乞骸骨,避贤者路。就不挡后人之路了,愿趁这段时间为国家交接三司事宜。”

  计相已经这是第三四次请骸骨了,赵桓也不适合再继续婉拒,便问道:“既然计相心意已定,那朕就不再强人所难。按典制,宰相退位之前,可以向天子推荐一位宰相人选。计相以为谁适合继续接掌三司?”

  杨时认真的说道:“臣闻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臣举荐尚书李纲接替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